冥想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吗?

有一个cliché说正念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很奇怪,因为所有冥想的传统都说,一个人的道德行为,无论是在我们的个人关系中,还是在改善他人生活的工作中,都是这条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cliché也有一些道理。35年前,当我开始冥想时,我充满了希望和担忧。我花了很多时间来反思我用自己的时间做了什么,评判自己不够好,担心自己一事无成。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在我自己身上。

然而,渐渐地,我发现冥想的发展与以自我为中心背道而驰。如何?这里有四个例子。

1.别再想这些了

首先,正念练习将我们从沉思的默认思维模式转变为清除当下的注意力。多年来,当我通过冥想培养意识时,我发现了自己强迫性的思维模式,并开始在内心创造一些空间,不再那么纠结于自己的想法和精神关注点。我学会了从内心的批评和经常在我们脑海中闪现的背景叙述中解脱出来。今天,内心的批评更少了,曾经占据我大量注意力的自我中心思想的漩涡也大大减少了。

2.进入生活本身

第二,正念带我们进入我们的生理感官,这是进入我们周围充满活力的感官世界的大门,它打断了自我专注的习惯。我们可以从冥想之外的经验中知道这一点。例如,当我们注意到一只蜂鸟在我们窗外飞行时,它就会把我们从白日梦或计划头脑中拉出来,鞭策我们回到当下。同样地,当我们走过一家咖啡店,闻到刚烤好的咖啡的香味时,我们的感官意识会把我们从头脑的纷乱思绪中拉出来。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时,同样的过程也会发生,把我们更多地吸引到当下。内心的,自恋的噪音安静下来,更多的存在是可能的。

3.深度聆听的艺术

第三,正念有助于培养深度倾听的品质,我们可以把这种协调的技巧带到真诚地倾听他人。它可以帮助恢复失去的交谈艺术。尤其在当今这个充斥着误解的数字化交流的时代。此外,大多数对话都是自我参照的,为我们的问题寻求帮助,为我们的观点寻求支持。通过练习,我们可以发展和提供这种关注他人的天赋。通过训练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学会磨练这种能力,走出我们自己的思维,变得更适应他人。我们练习用真诚的好奇心去问别人的生活,不去评判、纠正或自我关注,而不是立即把别人的话和我们自己的话联系起来,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4.要快乐,就要善良

第四,正念揭示出,当我们如此沉浸在自己的戏剧中,只关注自己时,会有多么痛苦。这是我们当今的消费导向、物质主义,甚至有人说自恋文化中如此多的神经症和焦虑的基础。最近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当我们的生活不那么专注于自己的时候,我们会体验到更多的快乐,相反地,我们会倾向于帮助别人,变得慷慨和善良。

尽管达尔文因推广了“适者生存”这个术语而闻名,但他也写道物种的成功也是由于它们的合作能力。事实上,有人说他的研究可以用“最仁慈的生存”来更好地概括。我们的福祉与他人的福祉相互依存。当然,我们必须照顾好自己,但如果我们试图以他人为代价来做这件事,我们实际上会妨碍自己的幸福。相反,从长远来看,帮助他人对我们有利,即使这可能不是我们的最初意图。想想那些你认识的最无私、最慷慨的人。他们往往也是最幸福的人。

当我反思自己三十五年的禅修之旅时,我发现这项训练提高了我超越自身利益的能力,让我摆脱自己的方式,真正接受他人的现实。在我的教学工作中,当我倾听学生们的艰难处境时,我发现这一点尤其正确。这种对他人的调谐激发了帮助他人的愿望。

也许最重要的是,我发现我的头脑变得安静多了。人们经常问我,当我很安静,什么也不做的时候,我在想什么,也许是望着窗外或坐在花园里。他们认为我一定在想什么。但我只是带着相当多的内心平静看着世界的变迁。这让我摆脱了自己的方式,更多地意识到我周围发生了什么,与他人和世界发生了什么。


马克·科尔曼(Mark Coleman)是灵石冥想中心(Spirit Rock meditation Center)的高级冥想老师,也是“寻找内在自我”(Search Inside Yourself)的教练,同时也是“野外觉醒”(Awake in the Wild)的创始人,该网站将荒野和冥想静修结合在一起。他拥有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是三本著作的作者,包括,从痛苦到平静:正念的真正承诺

马克·科尔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