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

最近,我们有些人感受到了很久没有感受过的东西:希望。

并不是一切都突然变得美好。它不是。但在新冠肺炎疫苗和(对我们许多人来说)华盛顿领导层换届之间,我们中的一些人感到比几周前稍微轻松了一些。

当然,如果你像我一样,这种希望可能伴随着几勺焦虑。我害怕希望,唯恐这些希望被下一个曲折的消息摧毁。我宁愿不抱希望。事实上,也许我现在要再滚动一些……

幸运的是,正念有一些关于如何享受、与人合作,或者也许从希望的经验中学习的建议。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三个。

首先,享受。这是你应得的!让现实主义和悲观主义稍作休息——五分钟?30秒?——看看你能否享受希望本身的感觉。不是因为你准确地预测了未来;我相信你不会。但就目前而言,在感受它的那一刻,希望可以让人感到振奋和恢复。

记住丁尼生关于爱情的名言:宁可曾经失恋,也不要从来没有爱过。我认为这里也是如此。也许你的希望会破灭。也许不是。无论哪种方式,都有当下的爱、希望、轻松、解脱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宝贵的。

试着将你的正念转向你内心、思想和身体的希望感受。注意什么是愉快的,什么是不那么愉快的。当你的头脑开始思考这个“故事”时——也就是关于流行病、政治或其他任何事情的正面或负面的细节——只要注意到它正在做的事情,然后回到当前的时刻。然后你就可以重新开始享受了!

好吧,那心碎的事怎么办?丁尼生真的是对的吗?还是完全不抱希望更好,避免不可避免的失望?

在这里,沉思的传统至少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

其一,确实是对希望持怀疑态度。这种在各种哲学和冥想传统中都存在的观点认为丁尼生是错的。事实上,按照传统,这样会更好曾经爱过或希望过,因为失去是不可避免的和痛苦的。当我们沉浸在希望中时,我们的头脑对未来的幻想是不会实现的。从这个观点来看,当希望升起时,简单地注意到它,然后把它放下,就像你坐着冥想时把一个分散注意力的想法放下一样,会好得多。

我怀疑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这种方法。它看起来很冷酷,甚至不人道。

不过,如果你曾经心碎过——如果你失去了所爱的人,或者经历了巨大的损失或悲伤——你可能会感激从希望中分离出来的智慧。有时候,选择不沉溺于希望可以是自我同情的一件事。就在去年,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因希望事情最终会好转而受到伤害——直到情况再次恶化。所以,退而求其次是明智的。也许,你会对自己说,我只是少一点热情,多一点谨慎。

再一次,正念可以成为你的盟友。再看看希望的感觉。你是否也注意到了其中的焦虑?你是否注意到自己幻想得太多了(比如,在还没有预约接种疫苗的时候就计划春假),让自己失望?也许是时候退一步了。

关键是要有同情心,而不是评判。就像你在冥想时分心一样,语调也很重要。你可以在心里扇自己一巴掌,责备自己愚蠢。但一个更有效、更富有同情心、更友善的方法是对自己说,耐心地说:“让我们等着瞧。”就像我之前说的,踢自己的屁股不是通往幸福的道路。

最后,还有另一种观点,也存在于许多哲学和冥想传统中,我们可以称之为丁尼生加。是的,心碎和失望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生命的一部分——第一崇高的真理,人类生存状况的存在现实。但是,这种观点认为,可以冲浪海浪的情感态度的自由和解放,只要看到这些电波来来去去,他们不是一切,和真正的答案,它们都是同一海洋的一部分。

这是什么意思?它意味着同时持有希望的喜悦和知识,所有的希望会在某种程度上失望。(即使你得到了一份非常完美的工作,也有不利之处。即使你遇到了那个完美的人,他们也不可能是完美的。如果运气好的话,我们的希望会结出硕果,而不是破灭——但是,那只是另一个希望,不是吗?

像这样冲浪需要练习。这听起来像是得到了两个世界最好的东西——既有希望的喜悦,也有免受伤害的保护——但这是内心的微妙感动。它需要同时持有矛盾的真理:形式和虚无,希望和希望的徒劳,与世界的接触和一定程度的脱离。需要用喜悦的态度,坦然地接受最终的心碎。

正如你无疑已经猜到的那样,这三种享受、分离和冲浪的方法都有价值和有效性。选择哪一种取决于你自己、当时的情况和所处的环境。

虽然他们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即自我同情。无论你是选择驾驭希望还是逃避,善待自己,把一颗正念的心当作朋友。


Jay Michaelson博士是《10% Happier》智慧内容的编辑。betway中文版他已经在世俗、佛教和犹太社区教授冥想15年了。Jay的八本书包括眼泪之门:悲伤与灵性之路崭新的试错的启示

Jay Michaelson